关注微信享红包

大病帮扶中心已提供慈善救助金500多万

秩名


12月3日上午,市民政局负责人做客中山网访谈节目,介绍我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 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覆盖,中山市纪委监委与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抓实抓牢‘两个责任’,践行新担当新作为”系列访谈节目。昨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名晓,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鹏,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科科长陈启枢做客此系列访谈节目,以“兜住民生底线,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题,向网友介绍该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情况。

去年清退违规双低对象近6000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民政局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措施是实打实的。”沈名晓介绍说,结合市委巡察1-5轮通报的问题,市民政局逐一对照,举一反三,扎实推进民政系统自查自纠和巡察整改工作,共查找问题58项164个,细化制定419条整改措施,全力整改落实。目前已全面完成省委巡视的整改任务,基本完成市委巡察的整改任务。

近年,港口镇社会事务局民政事务股股长、港口镇敬老院院长陈志祥贪污扶贫专项资金案影响较大。沈名晓痛心地说,民政工作事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民政资金更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陈志祥案发生后,市民政局认真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全面开展专项资金专项整治和整改工作,用制度堵塞漏洞。去年下半年,迅速开展全市民政民生专项资金专项整治以及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整治,全面核查了10039户双低在保和退保对象、近10年共56655宗临时救助、36200多名高龄老人津贴、1818户双低及优抚家庭改造危房等。立查立改,清退违规入保,“双低”对象从1.2万多人减至0.6万多人,每年为市镇财政节减开支1600余万元;共追缴民政民生专项资金1185.3万元。

每年为镇区减轻负担1.2亿元

干部的作风连着党风政风。杨晓鹏表示,市民政局自2017年12月开始,局机关风雨不改地开展每周二深入基层直接联系困难群众活动。特别今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市民政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深调研活动。截至2019年10月底,直接联系困难群众活动覆盖全市24个镇区,走访镇区(单位)305次,入户联系服务对象42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54条。

“直接联系基层、直接联系困难群众的收获很大。”杨晓鹏举例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加大市财政统筹力度。目前低保对象救助补差、临时困难救助、高龄老人津贴的支出基本实现市财政负担,每年为镇区财政减负1.2亿多元,减轻镇区压力同时也确保兜底民生资金保障。据悉,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2677户4951人,低收入对象539户1310人;发放低保金3880万元,预计全年的低保金投入约4700万元。

陈启枢补充说,收集困难群众反映最迫切问题后,市民政局通过不断完善兜底民生政策,啃下了不少阻碍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如我们发现困难家庭超过90%是大病原因造成的,贫困家庭患者每次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尽管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仍有约10%-20%不等的费用需要自己解决。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对此,去年市民政局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立了大病帮扶中心,至今已帮扶对象2226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510多万元,实现对困难群体住院个人自负费用救助比达95%以上。

为困难老人提供家政服务超17万小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高,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杨晓鹏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8个、养老机构22家。由于我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仅占户籍老年人的0.7%,加快居家养老服务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今年,市民政局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在原有“1+2+N”基础上提出打造“3+4+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3”是指做强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个信息平台、完善一套服务体系,“4”是指抓好助安、助洁、助餐、助医等4项基本服务,“N”是镇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N项拓展服务,探索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据悉,今年1-10月共为近600名困难老人提供上门家政服务超17万小时,为1100多名困难老人送餐助餐超30万次,全市已实现政府兜底困难老人送餐助餐、上门家政等服务100%覆盖。